“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

每每提起新疆,我们的耳边总会响起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或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掀起你的盖头来》《达坂城的姑娘》等耳熟能详的新疆歌曲,欢快的曲调和动人的旋律瞬间把我们的思绪带入富饶美丽的新疆。也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苇湖梁街道昌盛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紧扣民族融合、文化润疆的发展主题,不断丰富“红色驿站”“人大联络站”“劳模工作室”“戏曲社”等平台内容,加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2021年,昌盛祥社区被乌鲁木齐市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昌盛祥社区为老人开展“情暖七夕”活动

“红色驿站”架起党群连心桥

昌盛祥社区成立于2001年5月,位于苇湖梁煤矿家属院内,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苇美小区,共43栋楼,主要居住的是煤矿退休职工;另一个是自建房区域,共26栋楼,主要是本地业主和流动人口。辖区总人口1742户、3974人,其中少数民族居民占总人口的45%,呈现出多民族互嵌式居住、聚居分布特点。

区内有一个“红色驿站”,也就是“苇煤精神”传承教育馆,陈列和展出了苇湖梁煤矿从建厂之初到现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这里已成为当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打卡地”,每天来参观学习的人员络绎不绝。居住在家门口的社区群众,特别是苇湖梁煤矿职工及其后代对“红色驿站”更是关爱有加。

苇湖梁煤矿1958年8月1日成立,从人挑马拉到现在的机械化开采,从年产15万吨到现在120万吨的现代化煤矿,历经了65年历史。从一片芦苇林,到如今的高楼林立,苇湖梁煤矿见证着新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个个煤矿人,以一颗颗赤诚的报国之心,为开发新疆和建设新疆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社区志愿者、苇湖梁煤矿退休干部、老党员马斌武经常为参观人员讲述党史和苇湖梁煤矿发展史。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一件件刻有时代印记的老物件,再加上声情并茂的志愿者讲解,将人们的思绪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以严治矿、团结进取”的“苇煤精神”浸润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昌盛祥社区组织辖区群众开展社区运动会

“人大联络站”畅通民情民意路

社区有一个“人大联络站”,解决居民困难诉求,专门收集居民好的意见建议,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民、造福于民,营造了友爱、互助的良好氛围。居民有了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都愿意到这里倾诉,社区也会逐一登记,协调帮助解决,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确保了各类风险隐患及时化解、群众困难诉求及时解决。

2022年8月新冠疫情发生期间,有人向“人大联络站”反映,社区有的老人一日三餐成了难题。联络站核实情况及时报告给了社区党委,后经志愿者上门统计汇总,发现有近80位独居的老弱病残居民就餐困难。社区当即决定“点对点”跟进服务,免费为他们送饭上门。

值班的社区干部在社区食堂安置了两口直径1.5米的大锅和一个五层蒸箱,为了让困难居民吃饱吃好,有时一顿饭还要做两次。买菜不方便时,他们积极和开放的超市联系,购买水饺、汤圆等,确保每个人都能吃上饭。

疫情防控期间,社区为近80位困难居民免费送饭20多天。“我们的社区干部太贴心了,真是没的说,每天上门送三顿饭,家人也未必能做到。”社区70多岁的独居老人石婆婆说,看着社区志愿者穿着防护服爬楼层服务居民,真的很心疼。

“劳模工作室”增强社区居民幸福感

社区有一个刘乾坤工作室,是介绍全国道德模范刘乾坤先进事迹的工作室,主要开展“模范在我身边”学习宣传、主题实践、评选表彰以及帮扶礼遇等活动,营造学习模范、尊崇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

社区每月15日开展学雷锋活动,为辖区老人开展免费理发和义诊活动,每个季度评选“民族团结之星”,每月开展助人为乐活动,为辖区空巢、独居老人打扫卫生,营造学习模范、尊崇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辖区各族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知度、认可度、满意度不断提升。

在“劳模工作室”的带动下,有7支“民族团结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社区,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58名志愿者主动为社区奉献爱心。社区每月通过开展“十百千”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努力营造“学习最美、尊崇最美、争当最美”的良好氛围,评选出“最美民间艺术团”“最美家庭”“最美邻居”等,弘扬了友爱、互助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刘乾坤工作室“模范在我身边”学习宣传

“戏曲社”奏响民族融合曲

社区还有一个“戏曲社”,为辖区戏曲、歌唱爱好者提供排练、演出、唱曲、听戏、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场所。有了场地等基础设施,社区活跃起了三支戏曲队伍:五星豫剧团、京剧队和红歌队。

每逢国有大事及传统节日,“戏曲社”必有“重头戏”登场。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社区京剧队的队员将有关内容编进戏曲,模拟京剧名段,更接地气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67岁的京剧爱好者李阿姨说:“党和政府关心我们退休人员的生活,不仅退休金连年涨,而且社区还建有娱乐活动场所、日间照料中心等,这都是人民至上的具体体现。”

“第三教室”让社区充满生机和活力

与“戏曲社”相应的,社区还有国学室、阅览室、天使乐园、红领巾小课堂、文体活动中心地下室、团结影院等众多文化、教育、体育、娱乐设施及民族服饰展示中心,构成一个超级综合体——“第三教室”。

国学室设置笔墨纸砚和相关书籍,每周组织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语言、学技能,组织青少年学习古诗、毛笔字、水墨画等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从基础上铸牢各族少年儿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阅览室里有各种图书资料7000余册,可满足不同居民的阅读需求;天使乐园定期开展系列活动,辖区3—12岁的孩子均可参加,开设有航模、手工制作、益智创造等课程,让各民族的孩子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红领巾小课堂为社区少年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图书导读等志愿服务,填补孩子放学以后的监管空白,同时也解决孩子们放学后无人照看的问题。文体活动中心地下室全天候为各族群众开放,每周一至周五是中老年人的跳舞时间,周六周日让孩子们尽情享用;团结影院既是红色党建放映厅,也是“夕阳红”放映厅、“红领巾”放映厅,影院主要播放爱国主义红色电影及反映民族团结的优秀影片。

民族服饰展示区展示了56个民族的特色服饰,让居民群众深刻了解到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传统风俗与礼仪制度,使大家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中接受民族团结教育,潜移默化地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提升中华文化自信,呈现出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我们社区各民族居住在一起,要搭建社区文明实践平台,开展社区文明活动,让各族群众看得见、听得到、参与得了。”昌盛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阿依古力·热依木说,“文化润疆,让我国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一致,手足相亲,一定能创造出各民族团结奋进新时代的更好实践。”(文/崔炯翔)

来源:刊发于《社会与公益》杂志202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