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绿色发展项目在建实景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总理府脚下,河岸曾经因疏于河道管理,地表杂草疯长,生活和工业垃圾堆积,被当地人视为天然垃圾场。然而,仅仅11个月的时间,这片污水横流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为非洲功能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综合广场——谢格尔公园友谊广场。这座大型综合性广场包含庆典广场、腾飞花带、人工湖、艺术花园、棕榈画廊、音乐喷泉、文化浮雕等多个景观,集庆典、展览、科教、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是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的新地标,也成为埃塞俄比亚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曾经的失修河道焕然一新,过去的荒芜河岸重现生机,当年对此地唯恐避之不及的民众重新欢聚于此,享受这一大型室外休闲娱乐场所带来的轻松与欢愉。这奇迹般荒地换新颜的背后,是中交一公局集团历时将近一年的精心设计、细心谋划与用心建设。面对工期紧、任务重、政治意义重大的援建项目,在埃塞俄比亚有着丰富服务运营经验的中交一公局集团将该项目提至公司首要任务,集团董事长亲自挂帅指挥,整合埃塞俄比亚20余个项目部的资源予以支持,选派公司有丰富海外工作经验的骨干员工前往埃塞俄比亚前方。

河岸项目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还吸引了许多投资者关注埃塞俄比亚文旅,带动了周边服务经济乃至整个埃塞俄比亚经济的发展。在工程建设期间,河岸项目直接带动近2500名属地员工就业,间接带动了产业链苗木公司、石料公司等埃塞俄比亚属地公司的发展。目前,公园已逐步开始运营,园区提供公园管理、餐饮、绿化等岗位,已经解决了近300人的就业问题。

河岸项目不仅为埃塞俄比亚带来了旅游收益增长、解决就业问题等经济效益,更通过项目的建设治理了困扰当地多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问题。埃塞俄比亚官员在参观中表示,河岸项目是埃塞俄比亚全力发展旅游业的样板工程。受河岸项目启发,埃塞俄比亚政府拟在奥罗米亚、阿姆哈拉及南方州新建三个类似的公园。河岸项目作为样板工程,正承载着绿色共生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引领埃塞俄比亚的建设发展朝着更和谐、更美丽、更绿色的未来前进。

河岸项目员工指导当地雇员现场作业

科技引领,塑造当地生态新面貌

亚的斯亚贝巴市位于海拔2400米的高原之上,该城市对气候变化的承受能力较弱,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当地不断上升的气温以及干旱、山洪等自然灾害也在消耗城市的自然资源,削弱城市的生产力。河岸项目涉及20余项工程种类,要减小破土动工对当地原始生态的影响,难度极大。尽管如此,河岸项目依然在11个月的建设周期内实现了降低能耗、减少浪费的绿色建设,不仅没有为当地造成更严重的生态负担,甚至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其中,强大的科技支持是河岸项目的制胜法宝。

失修河道的水污染一直是困扰亚的斯亚贝巴市民众的问题之一。为了彻底解决污水问题,实现河道水资源的可持续清洁利用,中交一公局集团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引入了许多新材料、新工艺,这在埃塞俄比亚乃至整个东非均属首次。公司承担了1.2公里河道的治理工作,并新建了半地下结构的一站式污水处理厂,较埃塞俄比亚传统污水处理厂占地更小,实用价值更高,实现了高质量、高效率、清洁绿色的可持续治污。

河岸项目员工指导当地雇员现场作业

慷慨赠树,绿色共识凝聚中埃力量

河岸项目始终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埃塞俄比亚当地的自然情况,规划出15.08万平方米园林,打造天然户外氧吧。园林内有80余种植物,包括南洋杉等40余种当地珍稀树种。在建设期间,由于埃塞俄比亚缺少专业绿化苗木公司,如何在有限的工期内获得足够的绿植来源成为项目面临的棘手问题。

河岸项目调集了埃塞俄比亚全部在建项目的力量寻找树源。项目部找到当地大学一位研究园林绿化的教授,对招聘的150人进行专业培训,分组去寻找树木。项目部最终在一个月内找到了急需的绝大部分树木,但计划所需的76棵南洋杉始终没能找齐。

正当寻树工作深陷瓶颈时,一天,有位穿着时髦的老者找到主管绿化的项目副经理辛宾表示:“我看到你们建的广场在移树,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南洋杉,我想免费送给你们,现在就去移吧,我可以再种一棵小的。”辛宾带领工作人员来到这位老者家里,发现这竟是一棵高达12米的南洋杉,市场价格约合人民币两万多元。河岸项目全体工作人员对这位当地老者的慷慨馈赠感激不已。之后,又在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完成了所有南洋杉的移栽。为了持续性地巩固当地绿化成果,项目还在当地建立温室大棚,聘请国内园林绿化专家,将中国温室培育技术引入埃塞俄比亚,为埃塞俄比亚留下可持续的绿色希望,广受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赞许。

河岸项目的圆满成功,离不开中埃两国从政府到民间多方力量的支持。而使两国各方力量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正是河岸项目深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以及绿色、清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中埃两国因绿色共生的理念共识而凝聚,中国企业与当地民众因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而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