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到 2025年,每千名老年人配备社会工作者人数保持 1人以上”。《“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15 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均鼓励和引导社工在养老服务中发挥专业作用。

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通知》后,全国各地的社工站建设如火如荼。2020年4月15日,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社工站正式挂牌成立,是南山区唯一的省级试点社工站。社工站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聚焦困难群体服务,以精准服务、多元联动、标杆示范为定位,切实做好各项兜底民生服务工作,让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身暖心更暖。

在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蛇口街道社工站根据街道老年群体众多的情况,以养老服务为重点服务内容,团队内设关爱助老服务组,服务组配备两名专业社工,每年年初针对老年群体开展需求调研,重点把握其核心需求进行服务规划,并联动各方开展养老服务工作。经过长期的探索,蛇口街道社工站立足辖区的区位特点,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实行内修机制、外蓄资源、横向协同、纵向联合的行动策略,灵活运用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为社区长者提供全方面和多层次的服务。

一、理论介入:增能赋权与积极养老

深圳市“双百工程”提出要健全完善兜底民生服务体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蛇口街道社工站以政策为导向,非常重视老年群体赋权增能,通过组建低龄老年人志愿服务队伍,提供制度支持、资源支持、培训支持、情感支持等,为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赋权。同时,引导老年人加入街道、社区两级长青老年人大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学,提升老年群体的能力,营造积极养老的街区文化。

增能理论提出,增能是个人在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以及促进环境资源和机会的运用,以进一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能力的过程。增强权能意味着赋予或充实社会个体的权利,增强个体应对环境影响的能力。增能理论强调协助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获取发展能力,尊重个体的能动性,为面向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提供了积极的视角。

积极养老就是在积极老龄化的视角下,针对老年群体的消极定位问题而提出的养老实践,重新审视老年群体的潜力和价值。通过由“社会包袱”到“人口红利”的转变,由“被动养老”到“积极养老”的服务视角转变,蛇口街道社工站尝试打造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并以增能理论为依据,从积极养老视角出发,不仅让老年群体享受养老服务,也让老年群体参与养老服务,从而更好推动辖区的养老服务持续发展。

二、行动策略:内外兼修与纵横联动

(一)内修机制:优化养老服务机制建设

打造智慧平台。利用科技赋能民生,充分利用南山区创新型城区、科技强区的发展优势,联合科技企业、基金会、慈善组织等资源,启动“益起”智慧化民生服务平台,增强辖区内困境群体救助信息的需求发布、爱心资源的供应发布和智慧平台的自动化匹配功能,实现兜底民生服务动态化管理,服务需求实时性发布,公益资源精准匹配,使智慧化科技手段成为兜底民生服务的助推器。

构建运营模式。构建“1+8+12+N”多元协同运营模式:“1”是以社工站为资源整合与服务枢纽中心,“8”是指直聘8名专业社工,“12”是指联动12个社区社工团队,“N”是指辖区内岗位社工及其他社会服务等公共资源。为了更好地促进社工站与社工点的联动,将其招投标时放在同一个项目包,由同一家社工机构进行运营,协同社工机构的组织力量,全面落实服务会议联席机制、服务转介机制、项目联动机制和资源统筹机制,保证协同运营模式落到实处。

共享动态数据。与街道和社区的民政部门进行对接,做好基础信息的熟悉和使用。为深入摸排老年群体的基本情况,社工站建立需求挖掘、需求评估、分级管理、等级调整的服务流程,并联合妇联、团委、网格、社区等力量,依托基层治理网络,搜集群体线索,走访辖区老年群体,识别重点服务对象,落实“一户一档、一人一案”,了解其基本情况和基本需求。现已了解70岁以上领取津贴的老人1614人,80岁以上领取高龄津贴的老人788人,并已掌握253名特殊长者信息,并指派专人持续跟进,动态更新相关数据,做好长者服务的需求数据库。

(二)外蓄资源:挖掘养老服务资源优势

从传统到现代。汲取优良传统,传承孝亲敬老文化。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渗透到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弘扬孝道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做好文化营造,做好居民参与动员。社工站借力街区文化成为良好助推器,积极在蛇口街道辖区打造互助文化、善爱文化、治理文化。通过互助文化激发居民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内动力。通过善爱文化营造企业、公益组织、慈善组织共同服务老年群体,促进社区资本的有效整合。通过治理文化调动社区各主体参与社区的积极性,促进各主体从社区参与、社区融合到社区治理的发展进程。

从街区到大湾区。搭建联络平台,建立共享性资源库。发掘周边组织资源,如南山区慈善会、社区基金会、各类社会组织等;联动周边医疗资源,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等;整合各类物质资源,如适老化改造工程、电子血压计、康复器械捐赠等,共同加入长者群体的帮扶服务中去。常规走访联系,建立伙伴引入机制。定期走访街道工青妇团、辖区学校、蛇口基金会、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方,建立初步沟通联络机制,做好合作伙伴签约行动,落实长者服务成效反馈,定期开展资源方的总结交流,推动搭建资源生态网络,吸引更多资源加入积极养老服务创新中去。联动大湾区经验,发挥街区区位优势。用民生服务架起蛇口与周边地区的服务之桥,充分利用蛇口辖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开展蛇口与香港、广州、惠州等周边地区的养老服务业务交流和学习,尤其关注子女在境外、老人在蛇口的独居特殊长者的养老困境,优化社工站在困境老年人颐养方面的品牌服务,探索在养老领域异地资源整合路径。

(三)横向协同:组建养老服务专业力量

推动赋能发展。社工站积极整合各类为老助老服务方面的培训资源,引入资深社工督导、跨界的专业导师,开展长者居家安全评估、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等专业培训,为社工站关爱助老组和社区老年领域的社工赋能,带动蛇口街道社工整体为老助老服务能力的提升。社工站在社工周宣传、外出参访交流、街区团队建设、街区年度工作汇报等方面,组织多元化的老年领域的社工团体活动,凝聚领域社工的力量,推动区域内社工能力发展,切实落实积极养老服务模式创新。

医养协同守护。今年年初,蛇口街道启动实施了深圳首个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方案。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包括长者能力评估、家庭适老化微改造、长者助浴服务、长者助餐服务、长青老龄大学等八大类服务。与此同时,发布了“蛇口街道健康护照”“蛇口街道养老护照”,这是首次为辖区居民,特别是长者朋友及家属量身打造的健康、养老信息“一本通”,里面含有街道精心筛选的30项免费公共卫生项目、14项老年人福利政策,以及各类实用信息。该行动做到了信息全面、重点突出、精准分类。

(四)纵向联合:创新养老服务深入合作

以党建为核心。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推进社工的党组织建设、党员思想教育和优秀社工党员发展等工作,把社工站和社工点的社工培养成宣传党的主张、落实党的政策、联系服务群体的重要力量。蛇口街道发挥党工委和社区党委对社工站、社工点建设的领导作用,并积极亮出党建服务和党员身份,确保社工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赢得群体贡献专业力量,不断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

聚焦民政主业。社工站建设充分发挥自己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专业力量,全面加强基层兜底民生经办能力和社会工作服务能力建设,聚焦民政、妇联、残联等服务对象,聚焦民政主业,为特殊群体提供政策落实、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等专业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蛇口街道社工站为普通长者,尤其是特殊长者,提供各类养老服务,为实现“弱有众扶”“老有颐养”提供重要保障。

三、服务手段:三措并举促多元养老

社工积极发挥专业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小组、社区的直接工作手法,将基层一线作为兜底民生服务的主阵地,立足街道、深入社区,注重立足社会工作行业的专业优势,在了解长者群体需求的基础上,为社区长者提供全方面和多层次的服务,并积极总结本土化服务经验,形成具有社工价值特点的服务案例。

(一)创新个案工作,提供个性化服务

一是规范个案管理标准流程。制定了社工站三级服务响应机制,建立专业个案服务模型,明确了各部门的功能,解决职能分流的难题,建立了识别、联动、服务、总结的标准化流程。二是建立疑难个案专项研究。社工站建立了街道级的个案研究中心,将辖区内的督导力量进行整合,针对长者领域的疑难个案进行重点研究,并形成典型案例为社区社工提供样板,进一步推动长者领域的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为街区长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三是重视推动个人急难愁盼问题解决。接收到高龄空巢老人反馈,“电动轮椅出行不便存在摔倒风险”,社工站推动服务对象“现身说法”,参与到社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宣传中,并第一时间反馈给社区党委、街道综治办等相关部门,促进需求信息互联互通,两周内合力改造了出入口无障碍道路修复问题。

(二)开展小组工作,聚焦同质性帮扶

一是平衡共性需求和个性发展。搭建小组服务平台,如健康管理小组、生命回顾小组、时光缅怀小组等,把握长者的同质性需求,尊重长者的个性发展,引导组员开展有效互动和经验分享、接纳认同,以此激发社区长者的自我潜能,促进其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发展。二是构建“三位一体”健康圈。老年群体服务需求的关注点主要侧重于身、心、社的同质性需求,身体健康需求为老年服务的重中之重,社工站以此为基点,通过链接专业医疗资源,并借以同辈支持的形式为其构建“三位一体”的健康服务圈、朋友圈、生活圈、知识圈,让老年群体的需求在小组中得以被挖掘、被支持、被解决,以此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其健康寿命。

(三)加强社区工作,完善多样化服务

关于老年群体的社区工作,社工主要是从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四个层次介入,把握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健康教育、医疗保障、心理疏导等多样化需求,并针对多样化需求为其提供多样化服务,让其能更好乐享晚年生活。一是育养老联动队伍促帮扶。建立了一支近百人的街道“耆乐养老”低龄长者帮扶高龄长者的养老互助队,为低龄长者和队伍开展专业技术赋能培训,如长者常见病照护、长者健康饮食指导、居家养老标准服务等,夯实“社工+义工”双工联动的基础,并与特殊长者开展结对帮扶,为其提供“七个一”服务,建立长者自助互助的关爱常态化机制。二是建医护服务网络促发展。建立驻社区各级各类医护服务网络,广泛为长者提供疾病免费筛查、上门义诊义治、家庭病床护理等延伸性服务,提升长者的自身健康素质。三是抓健康专项项目促落实。围绕宣传发动、教育培训、全民健身、居家养护、心理疏导、疾病预防、医疗救助,确立和实施长者服务项目,如长者糖尿病防治项目,使其学会科学管理自己的身体。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让老年人拥有美满的晚年,是全社会共同的愿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落脚点在基层,在基层构建更加完善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是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发展方向。

蛇口街道社工站作为党委、政府领导下的专业力量,仍需在辖区养老服务过程中继续探索、加倍努力,为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贡献应有的力量。在接下来的服务中,社工站继续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立足辖区的区位特点,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在实行内修机制、外蓄资源、横向协同、纵向联合的行动策略下,还将进一步持续壮大养老人才队伍,整合更多服务资源,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养老服务内容,营造更加全面系统的共建共治共享养老服务格局,使老年群体能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全面的养老服务,提升老年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者:蒋杰/朱红艳/杨洁/刘文婷)

(作者单位:深圳市东西方社工服务社。文章指导:周群英)